MARC状态:审校 文献类型:中文图书 浏览次数:52
- 题名/责任者:
- 恶的美学历程:一种浪漫主义解读/(德) 彼得-安德雷·阿尔特(Peter-Andre Alt)著 宁瑛, 王德峰, 钟长盛译
- 版本说明:
- 第2版
- 出版发行项:
-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8
- ISBN及定价:
- 978-7-5117-3409-9/CNY98.00
- 载体形态项:
- 584页;24cm
- 丛编项:
- 新世界新思想译丛
- 个人责任者:
- 阿尔特 (Alt Peter-Andre) 1960- 著
- 个人次要责任者:
- 宁瑛, 1941- 译
- 个人次要责任者:
- 王德峰, 1939- 译
- 个人次要责任者:
- 钟长盛, 1939- 译
- 学科主题:
- 恶-研究
- 中图法分类号:
- B82
- 一般附注:
- 本书获得歌德学院 (中国) 全额翻译资助
- 责任者附注:
- 彼得-安德雷·阿尔特 (Peter-Andre Alt), 生于1960年, 柏林自由大学现代德国文学教授。宁瑛, 1941年生, 毕业于北京大学西语系,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文所研究员。王德峰, 1939年生, 毕业于北京大学西语系, 历任新华社驻柏林分社记者。钟长盛, 1939年生, 毕业于北京大学西语系, 退休前就职于纺织工业部。
- 书目附注:
- 有书目
- 提要文摘附注:
- 在本书中, 彼得-安德雷·阿尔特探究了各种类别的作品, 诸如悲剧、侦探故事以及幻想小说、恐怖故事和战争报道等, 恶的美学通过放纵、逾越、重复和讽刺改写的结构得出了一个大致轮廓。在从歌德经过霍夫曼、雪莱夫人、波德莱尔、于斯曼、王尔德、格奥尔格、卡夫卡直到容格尔和利特尔的欧洲文学广阔的光谱上, 人们注意到了有一种恶的现象学, 这种恶的现象学直至今天一直意味着一种道德丑闻。在本书的最后, 作者对奥斯维辛之后恶的美学和伦理学准则进行了思考, 这种伦理学准则也规定着后现代条件下文学的价值判断。
全部MARC细节信息>>
索书号 | 条码号 | 年卷期 | 馆藏地 | 书刊状态 | 还书位置 |
B82/7223/2 | 72201298 | - | 社会科学第二书库(8F) | 可借 | 社会科学第二书库(8F) |
B82/7223/2 | 72201299 | - | 社会科学第二书库(8F) | 可借 | 社会科学第二书库(8F) |
显示全部馆藏信息
CADAL相关电子图书
借阅趋势
同名作者的其他著作(点击查看)
收藏到: 管理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