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读格式显示(MARC)
- 000 01356oam2 2200277 450
- 010 __ |a 978-7-5161-3419-1 |d CNY58.00
- 100 __ |a 20150601d2014 em y0chiy50 ea
- 200 1_ |a 民国时期社会救灾研究 |e 以1927-1937年河南为中心的考察 |f 武艳敏著
- 210 __ |a 北京 |c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d 2014
- 225 1_ |a 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丛书
- 300 __ |a 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项目成果 郑州大学重点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点)振兴行动计划资助
- 330 __ |a 本书借鉴公民社会理论和现代化理论,运用多学科交叉分析的方法,在概述河南灾况、灾因、影响以及对救灾行政机构梳理的基础上,对社会救灾的基本程序、措施、救灾资金的来源和分配、救灾物资的运输和救灾信息的传递、救灾的奖惩和监督、制约救灾成效的要素进行了全方位整体性地透视和考察,以期揭示国民政府救灾机制的运作过程以及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客观展示政府与民间如何应对灾荒、二者之间的关系怎样、社会应对灾荒的能力、该时段的救灾与传统相比有何变化,同时为今天的救灾工作提供传统智慧和历史借鉴等,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 461 _0 |1 2001 |a 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丛书
- 606 0_ |a 救灾 |x 研究 |y 河南 |z 1927-1937
- 701 _0 |a 武艳敏 |c (女) |4 著
- 801 _0 |a CN |b HDUL |c 20151019
- 905 __ |a HDUL |d D693.66/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