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读格式显示(MARC)
- 000 02009nam0 2200289 450
- 010 __ |a 978-7-5760-4738-7 |d CNY58.00
- 092 __ |a CN |b 人天1139-0709
- 100 __ |a 20240705d2024 em y0chiy50 ea
- 200 1_ |a 可见的中国 |b 专著 |e 新闻与现代世界的展开 |e 1839-1919 |f 卞冬磊著
- 210 __ |a 上海 |c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d 2024.06
- 330 __ |a 本书用以往较少被学界关注的史料,以阅读为切口介入近代中国历史,连续性地阐述了新闻纸、读者、世界/国家的关系,可以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导论,规范了本研究的理论视角——新闻、阅读与民族国家。第二部分包括一到四章,聚焦于1840年到1895年的阅读实践,由“开眼看中国”“打探西方”“中西映照”“从江南到京师”构成,用较为平实的语言,叙述了晚清官员群体读新闻纸的心态,包括他们为何而读、读者群如何扩大、其对西方的认知有何影响等问题。第三部分包括五到六章,聚焦于1895年到1898年。研究发现,这一时期的报刊读者群已由官员群体扩展为社会中更为普通的读书人。第四部分包括七到九章,聚焦于1902年到1919年。第七章“世界的阴影”主要聚焦一种“远距帝国主义”对晚清读书人国家想象的影响。第八章“祖国之爱”,主要选取了民族国家情感中最强烈的词语,分析了报纸上这个词语概念的流变;同时亦以晚清民国时期读书人的阅读实践为例,讨论了祖国意识在个人境遇与国家大事的共同作用下,被激发出来的历史。最后一章“乡村民族主义”初步呈现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即乡村民众如何“看见”五四运动。这个视角对以往五四研究集中于城市是一个有意义的补充。研究发现,乡村中国的民众同样感受到了“五四运动”的开展,但主要以演说、演戏与抵制日货为主,其依靠的是人际流动而不是新闻,这说明了乡村在自然状态下与国家的遥远,侧面反映出新闻纸的可见性具有的局限性。因此,本研究结语反思了新闻纸作为可见性的技术形式。
- 606 0_ |a 新闻事业史 |y 中国 |z 1839-1919
- 801 _0 |a CN |b 人天书店 |c 20240710